中金“落寞”:投行风光不再,业绩下滑明显
出品|达摩财经连续两年的业绩下滑,让昔日“投行贵族”显得有些落寞。中金公司近期公布2023年财报,为市场带来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在过去一年中,中金公司的经营面临着不小的问题,业绩呈现出一定的压力。尽管公司仍保持着稳定的营收规模,但同比下降的趋势以及归母净利润的下滑,都反映出公司在市场波动和业务调整中面临的挑战。这已经是中金公司连续两年出现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的局面,如此的业绩表现也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内在价值。作为中金公司昔日最为核心的投行业务,近两年也明显优势尽失。资本市场融资活动的活跃程度下降,导致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减少。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IPO、再融资等活动的减少,使得中金公司的投行业务难以维持之前的增长势头。另外,随着国内券商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构进入投行业务领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金公司虽然在投行业务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但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也显得有些后劲不足。在投行业务失势后,中金公司也积极尝试转型,将重心向财富管理业务偏移,且收获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中金原本薄弱的经纪业务或也成为其客户资源上的“劣势”,在各券商陆续向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的格局下,未来在该业务中中金能获得多少的新增份额仍充满未知。面对业绩的连续下行,中金公司也启动了人事上的调整。去年,原银河证券董事长陈亮调任中金担任董事长,同时中金公司原总裁黄朝晖到龄退休,吴波升任总裁。随着管理层排兵布阵落定,中金公司能恢复昔日荣光吗?与头部券商差距日益扩大2023年,资本市场表现承压,全球股市受到货币政策调整、地缘局势紧张、经济复苏与通胀压力等各种扰动,各个市场涨跌互现,分化差异明显,全年A股市场先扬后抑,活跃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在此影响下,中金公司各业务分部的营业收入相较于2022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3月28日,中金公司披露年报显示,2023年全年,中金公司营业收入为229.9亿元,同比下降11.87%;归母净利润为61.56亿元,同比下降18.97%。事实上,本年已是中金公司连续两年营收净利润双降。在2022年,中金公司的业绩就已经大幅缩水。2022年,中金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0.87亿元,同比下降13.42%;归母净利润75.98亿元,同比下降29.51%。中金公司表示,公司2023年营收下滑,主要是由于受资本市场融资活动的活跃程度下降影响,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减少;同时,受境外利率上行影响,利息净支出增加;上述营业收入的减少被交易性金融工具投资及衍生品业务相关的收益净额增加所部分抵消。截至4月1日,头部券商“三中一华”已系数披露了2023年财务报告。横向对比来看,四家头部券商中,仅华泰证券实现了营收、净利润的双增,其余三家皆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值得一提的是,四家头部券商中,仅中金公司营收、净利润的下降幅度均达到两位数,且净利润下滑最多。从净利润表现来看,中信证券以197.21亿元的净利润领先,排行第二的华泰证券在2023年缩小了与中信的利润差,从去年100亿元的差距缩小至70亿元左右。而2022年净利润低于中金公司的中信建投,在2023年实现了70.34亿元的净利润,超过中金公司8.78亿元。投行业务压缩 财富管理难成突破口从各分部的业务表现上来看,中金公司昔日引以为傲的投行业务却成了软肋,成为2023年下滑为最严重的部分。2023年,中金公司投资银行分部营业收入为32.42亿元,同比减少近22亿元,下降40.30%。中金公司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由于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减少,该减少被因科创板跟投而持有的证券市值上升带来的权益投资产生的损益净额的变动而带来的营业收入的增加所部分抵消。中金公司成立初期,先后完成了中国移动、宝钢、工商银行、中国人寿等大型国企IPO项目,一度占据国内A股承销冠军位置。但随着背后中外资管理层的变动,2010年摩根士丹利将中金的持股全部转让,加上大型国企上市数量减少和创业板推出的叠加影响,专注投行业务的中金公司的业务逐渐进入衰退期。近几年,随着各中小券商的崛起和头部券商策略调整,中金公司投行业务也在加速流失中。2021年和2022年,中金公司分别完成A股IPO项目23单和32单,排在当年市场的第二位和第三位。2023年,中金公司完成A股IPO项目17单,排位再度下滑至第四位。眼见投行业务昔日光环逐渐褪色,中金也在近年来开始进行战略改革,将整体业务向投行以外的业务做倾斜。2019年,中金公司将“中金公司财富管理”和此前收购的中投证券及其旗下财富管理与经纪业务等子品牌整合成为“中金财富”,开始向财富管理业务大举进军。2020年,中金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全年收入56.18亿元,一举成为中金公司营收的第二大来源,仅次于投行业务。但是,由于中金公司在财富管理业务上发力较晚,且过度依赖高净值人群的经营策略。中金的财富管理业务在2021年创下75.38亿元的高收入后一路下降,2022年和2023年,其财富管理业务的收入分别为69.36亿元和68.75亿元,同比分别下跌8.8%和0.87%。即便如此,财富管理业务仍是中金2023年表现最亮眼的业务。2023年,中金财富管理总客户数较年初上涨17%至680.38万户,客户账户资产总值较年初上涨4.3%至2.88万亿元,产品保有规模和买方投顾签约客户资产均实现增长。目前,各家券商都在积极向财富管理业务转型,诸如中信证券、国泰君安、东方证券等都将买方投顾或公募基金投顾业务定位于财富管理转型的抓手。对于中金公司来说,原本就薄弱的经纪业务使其在客户资源上就缺少“先天”优势,日后其财富管理业务在市场竞争中依然面临较大压力。管理层变更 机会仍存?在业务增长遇阻的态势下,管理层的变更或许给了中金再次寻求突破的机会。2023年10月22日,中金公司和中国银河证券同日官宣换帅,中国银河证券原董事长陈亮因工作安排,辞去公司董事及董事长等职务,转任中金公司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接替因工作变动辞职的沈如军。陈亮曾任申万宏源集团总经理,2019年6月至2023年10月,历任中国银河证券总裁、副董事长、董事长等。在其掌管中国银河证券期间,中国银河证券的业绩和市值均有显著提升,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超过了中金公司。中国银河方面,则由昔日中金公司投行部负责人王晟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晟自2002年就加入中金公司,先后参与了电信、金融、能源和医药等多个行业的改革重组。2022年7月,王晟离开中金公司,调至中国银河升任总裁。中金公司、中国银河证券同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旗下上市券商,二者之间高管的穿插变动,也带给了市场无限的遐想空间。2023年11月,坊间还一度传出二者合并的消息,不过该消息很快被双方澄清。从业务上看,中金公司与中国银河证券有较强的互补性。中金公司的优势在于投行业务,而中国银河的投行业务一直就是短板。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投资银行收入仅为4.28亿元,同比下滑近20%,在公司营业收入中占比仅为1.27%。而中金公司缺少的经纪业务也正是中国银河证券的强势之处。2020年至2022年,中国银河证券经纪业务的收入占比一直保持在75%以上,是其营业收入的主要贡献来源。并且,中国银河证券拥有 469 家证券营业部以及37 家分公司,目前也是国内分支机构最多的证券公司。近几年来,证券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中小券商纷纷寻找破局之路,行业整合亦是大势所趋。在管理层“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要求下,中金公司和中国银河后续仍有合并的机会,中金公司的未来也因此还保留些许期待。•END•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